請輸入關鍵字......

最低工資調幅不同 年輕人恐棄正職選打工

不少企業難找正職員工 圖/Freepik


行政院日前核定,2025年最低工資將調整為月薪28,590元,時薪則調升至190,長期以來最低工資月薪的累計調幅一直低於時薪,近九年來兩者的調幅差距已高達15個百分點以上,引發了勞資雙方的憂慮,擔心會導致更多年輕人放棄正職工作,轉而選擇打工兼差,加劇正職人力短缺的問題。

 

以明年的最低工資標準計算,若以時薪工作,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工作22天,月收入可達33,440元。相較之下,月薪制的勞工僅能領到28,590元,兩者相差高達4,850元。過去九年來,最低工資月薪的調幅為42.9%,而時薪的調幅則高達58.3%,兩者的差距達到15.4個百分點。

 

全產總理事長戴國榮指出,時薪與月薪應該要能夠連動,以維持一致性。目前時薪和月薪脫鉤後的調幅差距過大,可能會導致年輕人傾向選擇兼職工作而非正職,若時薪工作的收入甚至超過月薪,恐怕會加劇企業缺工的問題。

 

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也認為必須設法改善,因為服務業和餐飲業多為中小企業,但卻難以聘到正職員工,而正職人員對中小企業而言是維持品質穩定的重要因素。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解釋,時薪和月薪差異擴大的現象可追溯至2011年,當時,為了2012年的總統大選,前總統蔡英文將大幅調整時薪列為政見,隨後總統馬英九下令勞委會(現勞動部)提出時薪加成方案,並在2012年和2013年大幅調升時薪,使得時薪漲幅超過月薪10個百分點。

 

李健鴻觀察到,時薪加成政策實施後,正職員工的流動率明顯提高,在無法補足人力的情況下,留下的正職員工不得不承擔更多工作,壓力也隨之增加,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正職員工紛紛離職或難以找到適合的人選填補空缺。

 

另外,雇主也可能為了節省人事成本,將原本的時薪制勞工改為按比例計算的最低工資月薪。他建議可以考慮規定時薪制勞工的固定工時達到一定時數以上時,才允許雇主轉換為按比例計算的月薪制。

關鍵字

張貼留言

0 留言
* 留言請注意禮節與法律規範,若恐嚇、謠言與詐騙等言論將刪除,涉及法律案件者將提供檢警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