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節烤肉小心假訊息 圖/Freepik
隨著中秋節的腳步逼近,一則關於「台灣女孩吃蝦中毒暴斃」的訊息再度在網路上流傳,專家表小,誕則已流傳23年的謠言實際上並無科學依據。
這則謠言最早可追溯至2001年,起源於美國,內容聲稱,一名台灣女孩因食用大量蝦子並服用維他命C後,體內產生砒霜而導致中毒身亡,但營養師程涵宇指出,這種情況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發生。
程涵宇解釋,雖然甲殼類海鮮確實含有砷,但90%以上是以有機砷的形式存在,可以迅速代謝排出體外,至於具有毒性的無機砷,其含量僅佔海鮮含砷量的十分之一,以蝦為例,必須食用高達50公斤才可能達到最低致死劑量20毫克,這在一般飲食中是不可能發生的。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調查顯示,這則謠言可能源自1985年《芝加哥論壇報》的一篇報導,該報導提到,美國研究員發現高劑量維生素C可能將五價砷轉為三價砷,食藥署指出,這種化學反應需要在特定的實驗室條件下才能發生,在日常飲食中,檸檬和蝦所含的維生素C和五價砷含量都極低,且缺乏必要的化學催化劑和反應條件,因此不會產生砒霜。
專家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可以安心享用中秋節的海鮮大餐,同時也提醒大家,面對網路上流傳的健康訊息時,應保持警惕,多方查證,以免受到不實資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