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文旦前記得先「辭水」圖/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
中秋到到了,也是品嚐文旦的最佳季節,農糧署在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分享了一則關於文旦的暖心故事,揭示了這種深受歡迎的水果名稱背後蘊含的孝心。
據傳,「文旦」一詞源於清朝時期麻豆一位名叫林旦的孝子,為了滿足臥病在床的母親心願,林旦在寒冬跪在柚子樹前祈求結果,他的孝心感動上天,柚子樹竟奇蹟般地結滿果實,母親的病情也隨即好轉,後來,嘉慶皇帝造訪麻豆時,便以林旦的「旦」字命名,將這種水果稱為「文旦」。
農糧署指出,文旦不僅有著動人的故事,其營養價值也相當可觀。農業部表示,文旦果肉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維生素B、C、E,以及鉀、鈣、鎂、磷和醣類等多種營養成分,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表,文旦的維生素C含量尤為豐富,每100公克含有51.1毫克,是檸檬的1.5倍,更是巨峰葡萄的34倍,其鈣質含量也相當可觀,每100公克含9毫克,比金鑽鳳梨高出1.8倍。
對於如何品嚐出最佳風味,農糧署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小技巧,建議不論大小,文旦採收後最好放置5到10天進行「辭水」,這個過程會讓水分蒸散,表皮轉為皺黃,果肉軟化,從而使風味更加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