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虎有隱藏第六感 圖/Freepik
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壁虎具有一種隱藏的聽覺「第六感」,能夠偵測低頻振動,這項發現不僅顛覆了我們對動物聽覺的既有認知,更可能改寫脊椎動物感覺系統的演化史,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當代生物學》期刊。
研究團隊發現,壁虎利用內耳中的球囊來偵測50到200赫茲的低頻振動,球囊原本被認為僅與維持平衡和身體姿勢有關,但此研究顯示它還具有聽覺功能,與壁虎正常的聽覺系統相輔相成,馬里蘭大學生物學傑出教授卡爾解釋道:「我們所知的耳朵是聽空氣傳播的聲音,但壁虎的球囊,這個古老的內耳構造,可以幫助牠們偵測透過地面或水等介質傳播的振動。」
這一發現揭示了聽覺系統從魚類到包括人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演化過程,研究主要作者、馬里蘭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韓大偉表示,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理解其他聽覺能力有限動物的溝通和行為模式。他解釋:「許多蛇和蜥蜴被認為是『不會發聲』或『聽不見』的,因為牠們似乎不發出聲音,聽覺也不靈敏,但牠們可能透過振動訊號,利用球囊進行溝通,這改變了科學家對動物感知的整體理解。」
研究人員認為,人類的聽覺和平衡感也可能存在密切關聯,卡爾教授舉例說明:「想像一下你在搖滾演唱會現場,音量大到你的頭部和身體都能感受到振動,你能感覺到音樂,而不僅僅是聽到音樂。這種感覺表明,人類的前庭系統也可能在高音量音樂中受到刺激。」
研究團隊希望這些發現能促進對哺乳動物聽覺的進一步研究,特別是針對球囊的聽覺感知,他們認為,聽覺和平衡感之間的連結,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例如探討人類聽覺障礙與平衡障礙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