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多年的「國家鐵道博物館」即將迎來重要里程碑。文化部30日宣布,經歷9年古蹟修復與軟硬體整備,博物館將於7月31日正式開放第一階段園區,首波開放的包含6處歷史建築,並推出多項展覽與親子活動,邀請民眾一同走進鐵道文化的歷史現場。
此次率先開放的古蹟建築包括:柴電工場、總辦公室、技工養成所、材料試驗所、大禮堂與澡堂。文化部表示,透過這些珍貴場域的活化與展示,希望喚起國人對鐵道產業過往榮光的記憶,體驗深厚的文化底蘊。
鐵道工場變身博物館園區
台北機廠,原名「台北鐵道工場」,於1930年自北門遷至松山,1935年完工啟用,長期擔負全台火車維修與組裝任務,直到2012年退役,維修業務移至富岡車輛基地。佔地近17公頃的台北機廠於2015年被指定為國定古蹟,2016年底行政院核定活化計畫,2019年設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正式啟動轉型工程。
本案採「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期開放」策略,第一階段即為短程計畫完成。屆時,長達335公尺、貫穿南北的園區步道也將同步啟用,連結市民大道與基隆路,提供市民休憩與參觀動線,進一步串連周邊生活圈。
多元展覽與親子空間同步登場
過去幾年,籌備處曾以預約導覽方式小規模開放部分空間,如大禮堂與澡堂,也曾作為文博會展場使用。隨著正式開館,園區將推出:
3項常設展
3項主題特展
2個原貌呈現的現地展
1處專為兒童設計的親子空間
第一階段開館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地點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50號。更多參觀資訊可至官網或官方臉書專頁查詢。
圖: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