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人十大死因報告,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分別高居第2、第4位,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心血管疾病中,粥狀動脈硬化疾病(ASCVD)每年造成8萬人死亡,甚至超越癌症死亡人數,其中高血脂更是「隱形殺手」,健保署聯合國內九大醫學會訂定「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並將於年底試辦「高血脂共照計畫」,預計至少58.7萬人受惠。
健保署統計顯示,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每年醫療支出高達453億點,其中缺血性心臟病患者達62.2萬人、腦血管疾病患者45.9萬人,石崇良強調,高血脂、高血壓與高血糖都是造成ASCVD的重要危險因子。但與高血糖和高血壓相比,高血脂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常常到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等嚴重情況時才被發現,因此被稱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為了及早介入預防心血管疾病,健保署邀集九大醫學會聯合推動ASCVD風險分級,並首度制訂「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台灣血脂管理臨床路徑共識主要統籌專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李貽恒表示,低密度膽固醇的治療目標因人而異,需依據年齡、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抽菸、生活形態與家族史等因素綜合評估,可分為「低」、「中」、「高」、「非常高」與「極高」等5個風險等級。
石崇良進一步說明,透過建立血脂管理照顧臨床路徑,不僅可為一線醫師提供參考,相關用藥適應症也會跟著臨床指引給付,同時,這也有助於提高民眾的病識感,患者可以透過健保署健康存摺APP查看血脂檢測數據,了解自身狀態,並獲得相應的衛教資訊,有助於自我健康管理和改變生活型態。
健保署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過去七年間ASCVD病患且推估為指引中「非常高」、「極高」風險的新發住院個案共58.7萬人,平均每年新增8.4萬人,有鑑於此,石崇良宣布,健保署將於年底推出「大家醫平台」,除了原有的糖尿病共照外,還將試辦血脂共照計畫,優先納入非常高風險、極高風險兩類個案。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執行長陳文鍾指出,非常高風險ASCVD患者的致命風險極高,其中以急性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與中風最為嚴重,出院後一年累積死亡率接近20%。但多數高風險患者未能落實每3個月回診追蹤的建議,甚至只有約50%的病人在半年內檢測一次低密度膽固醇。
此外,近50%的病人在住院期間未接受降血脂藥物治療,導致低密度膽固醇控制不佳,顯示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