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到了,代表正式進入深秋時節,陽明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邱柏豪指出,寒露過後,天氣逐漸轉涼,露水增多且更冷,這個時節不僅容易引發呼吸道感染、皮膚乾燥與過敏、關節不適等問題,更是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高峰期,民眾應特別注意。
邱柏豪解釋,秋季氣溫下降,研究顯示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下降 30%。秋天乾燥的空氣可能導致呼吸道黏膜變乾,增加感染風險,尤其是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更容易病情惡化。此外,早晚溫差大也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除了呼吸系統和心血管問題,寒露後的乾燥天氣還可能引發皮膚乾澀、緊繃甚至脫屑的情況,季節性過敏或反覆搔癢紅疹的症狀也可能加劇,同時,變冷的天氣容易導致體內寒濕加重,尤其是老年人或關節疾病患者,可能會感到疼痛不適加劇。
為了應對寒露時節的健康挑戰,邱柏豪表示俗話說「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建議早晚氣溫低時應多添衣物,特別注意腳部的保暖。可以使用中藥材足浴包泡腳,改善全身血液循環。
調整飲食:秋燥時節的飲食以柔潤為宜,可多吃芝麻、蜂蜜、梨子、柿子、銀耳等柔潤食物;少食辛辣之品如蔥、生薑、蒜類、辣椒;適度食用溫補脾胃的食物如桂圓、紅棗、薑湯等,以增強體內陽氣。同時要多補充水分,防止皮膚過度乾裂。
適度運動:重陽時節適合登高望遠,秋高氣爽最適合踏青出遊,既可鍛鍊身體,又能令人心曠神怡。但運動後應立即保暖,避免流汗吹風受涼。
滋潤保養:邱柏豪推薦「百合大棗銀耳茶」作為秋季潤肺茶飲,這種茶飲具有滋陰潤肺、補氣養血的作用,特別適合秋季乾燥天氣,可有效緩解咽乾喉痛、乾咳無痰等症狀。
穴道按摩:每日早晚按摩「列缺穴」10 分鐘,可以補養舒暢肺氣。列缺穴是肺經的絡穴,可治療肺部和胸前相關病症。
邱柏豪強調,隨著季節變化,及時調整生活習慣和保健方式至關重要,透過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和日常的保養,可以更好地適應寒露時節,維護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