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推動AI教育 圖/Freepik
教育部近期大力推動AI教育政策,從大學到中小學全面布局,引發教育團體關注,國教盟6日發表聲明,對此表達深切憂慮,呼籲教育部應先制定明確的AI倫理框架與使用規範,以確保學生權益。
教育部本周密集推出多項AI教育政策,包括組建「AI聯盟」、開設高中AI多元選修課程、舉辦國中小AI菁英爭霸戰等,希望讓學生從小接觸AI,並獲得均等學習機會。然而,國教盟指出,這些政策可能存在潛在風險,不應操之過急。
國教盟強調,AI倫理爭議從未消失。他們引用國際經驗指出,缺乏倫理框架的AI教育可能使學生暴露於偏見、歧視中而不自知,甚至危害隱私和尊嚴。例如,義大利政府曾因個資外洩與隱私疑慮而暫時禁用ChatGPT。此外,推動競爭性AI競賽若缺乏有效監管,可能導致不健康的競爭氛圍,甚至成為未來犯罪行為的溫床。
對於AI教育可能帶來的「城鄉差距」問題,國教盟認為真正的挑戰在於學生的學習動機。他們建議將城鄉差距的定義從資源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動機為核心,並思考如何通過良好的師生互動來激發學習動力。
國教盟呼籲教育部在推動AI教育的同時,應將拒絕偏見歧視、防止犯罪、提高學習動機作為優先考量,而非僅僅追求科技創新。建議教育部應優先制定AI倫理框架與使用規範,以確保學生在使用AI時不會逾越界限,避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情況發生。